“是時三伏天,天氣熱如湯?!比敕_啟了我省天氣的高溫模式,居民日常一定要做好防曬、防暑措施,更要警惕食源性疾病的發(fā)生。夏季氣溫較高,細菌生長繁殖快、食物容易腐爛變質,因此夏季往往是食源性疾病的高發(fā)時期。在5℃—60℃的環(huán)境溫度下,有害細菌在食物上可迅速生長。食物保存溫度在10℃左右時,普通細菌每增加10倍大概需要5—20個小時,而35℃時僅需要1—2小時。因此,有一個概念是說37℃—42℃是有害細菌在食品上生存的最適宜溫度帶。
結合我省各月氣溫和世界衛(wèi)生組織《食品微生物風險評估指南》數(shù)據,當前是我省氣溫最高峰值,如果現(xiàn)做食品不做好保鮮存儲工作,極易引起食源性疾病,導致患者出現(xiàn)腹痛、腹瀉、惡心、嘔吐、頭痛、頭暈等消化道癥狀。在此提醒讀者保持健康飲食習慣,預防食源性疾病發(fā)生。
預防食源性疾病,要記住“食品安全五要點”
1.保持清潔
(1)蔬菜、水果、肉類等買回家后先用流動水清洗。
(2)烹飪前、烹飪過程中接觸不潔物品后要洗手,烹飪結束后要洗手,洗手時一定要用流動水和洗手液(肥皂),至少揉搓20秒。
(3)保持廚房環(huán)境和廚具、炊具等的清潔也很重要。
2.生熟分開
(1)將生肉、禽、海產品與其他食物分開,單獨存放。
(2)處理生食要用專門的刀具、砧板,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觸,交叉污染。
3.燒熟煮透
(1)盡量少吃涼拌菜,涼拌類菜一定要充分沖洗干凈,最好熱水焯一下再調味。
(2)肉、禽、蛋和水產品類等微生物污染風險較高的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。
4.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
(1)做好的食物盡快食用,熟食在常溫下放置不宜超過2小時。
(2)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剩余飯菜,未食用完的飯菜應及時在冰箱中冷藏,但冷藏不應超3天。
(3)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徹底加熱或清洗干凈后再食用。大多數(shù)細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溫,可通過加熱殺滅。加熱食物時,其中心溫度應達到70℃以上并保持30秒以上。
5.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
(1)清洗食材要使用符合衛(wèi)生要求的生活飲用水。
(2)喝清潔的飲用水,如瓶裝水,生水應燒開后飲用。
(3)堅決不吃野味,不食用未經檢疫的活禽畜。
(4)從正規(guī)渠道購買食材。不在無證照攤販處購買食品,不購買來源不明的冷鏈食品。
(5)警惕吃平時很少食用或沒食用過的食品,出現(xiàn)過敏后及時處理。
(6)不吃過期、變質的食物。
(7)注意餐具衛(wèi)生,養(yǎng)成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習慣。
來源:陜西日報